一,、推拿點穴
在冠狀肺炎救治過程中推拿點穴也多有使用,,但我看資料和部分醫(yī)生的使用過程,,大都是照書本上形式操作,,雖有見效,但還沒最大限度的把作用發(fā)揮出來,,下面就具體癥狀我介紹幾種操作方法:
穴位一:大椎穴,,可發(fā)汗退燒。
位置:低頭頸部最高的點(第七頸椎)下方凹陷處,。
手法:選用快速旋轉摩法或者擠捏法(調治新冠肺炎發(fā)熱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旋轉摩法:以手掌掌根部對大椎順時針快速做圓形摩擦,至少80次/分,,以患者感到后背發(fā)熱,,微微汗出為好;擠捏法:雙手拇指和食指同時由深層肌肉到淺層皮膚對捏大椎穴處,,以皮膚發(fā)紅甚至出痧,,微微汗出為好。此穴是治療發(fā)燒的經(jīng)驗穴,,效果非常好,。
穴位二:太陽穴,可解表散熱,,清利頭目,。
位置:頭部側面,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,。
手法:推揉法,、點振法(調治新冠肺炎發(fā)熱、頭暈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推揉法:食指,、中指、無名指三指并攏,,中指對準并吸定太陽穴,,雙手同時由后向前旋轉推揉,以太陽穴區(qū)酸脹為度,,30次/分,;點振法:雙側中指同時對準太陽穴震顫,100次/分,。
穴位三:百會穴,,可提升陽氣,安神定驚,。
位置: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,。
手法:掌心緩揉法(調整新冠肺患者生理機能,改善乏力,同時可以改善其心理狀態(tài),,調治心理恐懼失眠和焦慮),。
操作:掌心緩揉法:囑患者閉目養(yǎng)神,掌心對準并吸定百會穴,,全掌自然貼合頭頂,,平穩(wěn),、著實,、緩和的做順時針帶動頭頂皮膚揉動,使患者自覺身心放松為度,,20次/分,。
穴位四:膻中穴,可止咳化痰,、開胸順氣,。
位置: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。
手法:全掌搓摩法(調治新冠肺炎胸悶氣短,、咳嗽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掌心對準膻中穴,先做順時針全掌搓摩,,力度要求柔和,、滲透,30次/分,,再從膻中穴沿人體前正中線從上往下推至肚臍處,,要求速度、力度,、頻率都要均勻,,以患者感覺氣順舒暢為好。
穴位五:夾脊穴,,可調理臟腑,、升陽解郁、瀉火解毒,。
位置:背腰部,,人體后正中線旁開0.5寸,從第七頸椎到第五腰椎處,。
手法:點按法,、捏脊法、掌推法(宣散邪熱,、泄火解毒,,調治新冠肺炎發(fā)熱、便秘,、嘔吐淤熱的病理狀態(tài),;平衡臟腑,、增強正氣,調整新冠肺炎虛衰的生理機能,;協(xié)調陰陽,,調治新冠肺炎心慌、煩悶,、抑郁的心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點按法:雙手拇指指腹沿脊柱兩側夾脊穴從上往下交替點按6-9遍,以患者感覺后背放松,、渾身舒暢為度,;捏脊法:雙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對捏提,由下往上一松一緊交替提起皮膚,,操作6-9遍,,以后正中線皮膚發(fā)紅、患者自己微汗出和頭腦清醒為度,;掌推法:分別沿三條線從上往下用全掌貼合皮膚平推(脊背后正中線為第一條線,,脊柱兩側旁開1.5寸即膀胱經(jīng)為第二、三條線),。
穴位六:風池穴,,可發(fā)汗解表、疏風清熱,、清腦醒神,。
位置:項后區(qū),枕骨之下,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。
手法:拿捏法,、點揉法(調治新冠肺炎高燒無汗出,、頭疼頭暈的病理狀態(tài),調整新冠肺炎失眠煩躁的心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醫(yī)者左手扶患者前額,,右手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分別放在兩側風池穴處,然后相對拿捏,,以患者感覺頭部清楚,、微微汗出為度;點揉法:醫(yī)者一手扶患者額頭,,用另一手大拇指指腹對準一側風池穴,,吸定穴位由輕到重慢慢加力點揉,以患者能耐受且自覺舒服為度,,然后換另外一側風池穴,。
穴位七:中脘穴,健脾和胃、理氣止痛,。
位置:肚臍上4寸,,前正中線上。
手法:摩揉法,,點揉法(調治新冠肺炎腹脹,、惡心、便秘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摩揉法:以掌根緊貼中脘穴處,,其余掌面輕輕貼敷在皮膚上,然后順時針在中脘穴區(qū)皮膚揉動,,30次/分,,以患者感覺腹部松軟舒服為度;點揉法: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,,以中指指腹吸定在中脘穴,腕關節(jié)順時針旋轉,,中指點揉穴位,,30次/分,要求柔和,、靈活,,以患者感覺腹部放松、舒暢為度,。
穴位八:搓摩脅肋,,這是臨床常用的一復合性推拿手法,開郁降濁,、順氣止痛,。
位置:指腋部以下至肚臍水平線部分,兩側下胸肋及肋緣部,。
手法:搓摩法(調治新冠肺炎咳喘氣逆,、胃痛嘔吐的病理狀態(tài),調整新冠肺炎腹脹煩躁的心理狀態(tài)),。
操作:以兩掌貼合皮膚從兩側腋下搓摩至肚臍水平線,,手腕放松,且忌用暴力,,操作6-9遍,。
二、艾灸療法
艾灸療法相對針刺操作要略微簡單些,,艾灸無毒無創(chuàng),,在防病保健、增強正氣、提高免疫上發(fā)揮著很大作用,,在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應用較多,。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新冠肺炎的處方。
處方一:肚臍,、中脘(調整新冠肺炎氣虛乏力,、免疫力差的生理機能,調治新冠肺炎腹瀉腹痛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這兩個穴位操作都用補法--溫和灸法,,手持點燃艾柱對準穴位,保持一定高度不動,,或者用常規(guī)艾灸盒放置在穴區(qū)施灸,,以患者感覺穴位區(qū)有微熱脹感且能耐受為好,每次灸20分鐘,。
處方二:大椎,、風池(調治新冠肺炎發(fā)燒無汗的病理狀態(tài))。
兩穴位操作方法相同,,均用瀉法--雀啄灸法,,顧名思義,像麻雀啄食一樣,,對準穴位后,,和皮膚成90度角,用點燃艾條一上一下的灸,,以患者能耐受且微微汗出為好,,此法可以引熱外出,治療發(fā)燒,。
三,、穴位貼敷療法
穴位貼敷療法療屬于常用中醫(yī)特色療法,結合新冠肺炎特點,,根據(jù)我們常用的貼敷方法,,我將集中在我們臨床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以介紹。
方法一:釜底抽薪退熱貼敷法,,貼敷雙足涌泉穴(調治新冠肺炎發(fā)燒,、頭昏、咳嗽有痰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膏藥全藥方組成:吳茱萸:白礬:大黃:膽南星:丁香=2:2:1:1:0.5,。
貼敷方法:按上比例將中藥粉碎成細粉,用醋調和后貼敷在雙涌泉穴上,,一天一次,,一次4-6小時,。
穴位定位:位于足底部,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,約當足底第2,、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后2/3交點上。
方法二:健脾和胃貼敷法,,貼敷神闕穴(即肚臍處)(調治新冠肺炎腹瀉,、腹痛、腹脹,、嘔吐等消化道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膏藥全藥方組成:川椒:炒蒼術:砂仁:丁香:吳茱萸:藿香=3:3:1:1:0.5: 0.5
貼敷方法:按上比例將中藥粉碎成細粉,用醋調和后貼敷在神闕穴上,,一天一次,,一次6小時左右。
方法三:止咳瀉熱貼敷法,,貼膻中,、大椎、肺俞穴(調治新冠肺炎咳嗽發(fā)燒的病理狀態(tài)),。
膏藥全藥方組成:麻黃:桃仁:杏仁:細辛:梔子:白芥子:僵蠶=4:4:4:2:2:1:1
貼敷方法:按上比例將中藥粉碎成細粉,,用醋調和姜汁(醋:姜汁=5:1)后貼敷在膻中、大椎,、雙側肺俞穴上,一天一次,,一次4-6小時,。
穴位定位:膻中和大椎前面已介紹,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.5寸,。
以上這些中醫(yī)外治特色療法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均有應用,,筆者是從專科和科普相結合的角度適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癥狀,,規(guī)范化的寫了操作流程和適應證,,文字和圖片均為本人原創(chuàng)內容,淺顯易懂,、操作簡單,,臨床醫(yī)生和患者本人均能操作,希望能對新冠肺炎部分癥狀的治療和調理貢獻微薄之力,,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同道批評指正,。(文圖/典迎彬)